首都青年网 |
  • 手机客户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预防为主 四川泸州着力建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第一防线|天天速讯
来源: 2023-03-17 10:09:10

预警监测现场。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3月14日,四川省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许友贵步履匆匆。他刚刚结束第2场关于新增监测站点的研讨会。会上,应急、气象、水文等多个部门协商,诸多事项被确定,也提出了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我们依托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接融合气象、水文、水务、自规、林竹等20个部门、34个业务系统、2.9亿余条监测数据,准确掌握各灾害风险点地形地貌、威胁范围、灾害监测员和防灾责任人。”许友贵说,根据最新摸排情况,新增200余个雨量自动监测站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泸州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救灾形势严峻。泸州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大力构建“全域监测—精准预警—快速传递—叫应反馈—落实防范”工作闭环和整体格局。

健全监测网 提升风险感知能力

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联通多个部门,构建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一张图”,形成一体化、全覆盖、全灾种监测网络。同时,以气象为引领,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建设与气象、水务、应急、自然资源和规划、水文等重点部门远程会商系统。通过常态化会商,科学研判险情灾情发展趋势,分析洪水、内涝、森林防火和地灾等重点涉灾涉险区域和风险等级,每月发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自我监测还不够,泸州与内江、宜宾、自贡、永川、江津、荣昌、遵义、昭通8个毗邻市(区)建立灾害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跨区域信息共享。“签订合作备忘录,强化周边地区、流域上下游、河流左右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互通监测预警数据。”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减灾救灾与物资保障科科长熊万银表示,跨区域信息共享,让防灾减灾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跨领域风险监测机制、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和跨部门会商研判机制的健全,充分发挥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完善应急部门综合监测和业务部门专业监测相结合的风险感知体系。

畅通传递网 提升预警覆盖能力

涉灾部门多,应急预警多头重复发布怎么办?

为解决这一问题,泸州市应急办进一步整合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资源,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农户、灾害点七级预警体系,各涉灾部门预警信息,通过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行统一发布。

化被动为主动,泸州建成“泸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三维实景系统”,对险情较大的167处地灾点和20处中高风险区,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和自动化设备开展监测预警;建设“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平台,在268个重点山洪危险区实施自动监测预警试点。完善X波段雷达建设,显著增强全市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

在精确锁定预警范围方面,泸州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结合,统筹运用应急平台短信、“村村响”广播、微信群通知、网格员入户等各类资源和方式,确保灾害预警信息精确传递到位。

构建反馈网 提升叫应防范能力

前端预测,中端预警,皆已到位,末端叫应又该如何落实?

首先是明确末端反馈责任。泸州在全市1484个村(社区)、各重点企业和项目工地,明确至少2名一线人员,作为灾害预警信息末端反馈责任人,实行台账管理,负责第一时间对各级发布的灾害预警作出回应。

每次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应急部门还会对末端反馈人员、重点涉险企业和区域,“点对点”抽查预警传递情况,调度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切实解决预警“一发了之”的问题。

为严格落实避险措施,泸州建立涉灾部门分头督促指导机制。在灾害预警发布后,尤其是高级别预警情况下,水务、自规等部门分别成立检查指导组,下沉涉险区域一线,督促落实“三个紧急撤离”“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开跑”等刚性要求,坚决防止因灾伤亡事件发生。(朱虹、龙欣雨)

关键词

图片新闻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dqn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网 版权所有
文章采集互联网,为了传递信息,如有出处与本站无关。 非本站原创,系由网友自助上传或转载、采编于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和看法,一切责任由发布者承担,与本站无关!
版权文章处理
联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